
正确选择铝合金电阻(铝壳电阻)的型号,只需记住“一算、二看、三校、四问、五验”五步法,就能把 90 %的坑一次避开。
用欧姆定律或 P = I?R 估算实际功耗;
按“1.5~2 倍裕量”确定额定功率,例如连续 20 W 就选 30 W 以上规格;
阻值落在 E24/E96 优先序列,减少定制成本。
? 空间紧凑:选 D 型超薄系列(10 W-25 W,翅片高度 15 mm);
? 户外/高湿:选 C 型耐侯系列,铝壳经硬质阳极氧化,盐雾 96 h 无锈蚀;
? 高振动:选带螺杆或法兰固定方式,避免引线疲劳断裂。
? 环境温度 > 60 ℃ 时,每升高 10 ℃ 功率降额 5–8 %;
? 采样或反馈回路用 ±1 % 精度、TCR ≤ ±50 ppm/℃;
? 纯耗能制动可用 ±5 % 精度,降低成本。
头部系列如 RALEC C/D/E、Susumu PRA、Vishay WSHP 等,功率段 10 W-3000 W 全覆盖;
国产替代交期 4-8 周,国际厂商 12-16 周,提前规划。
拿到样品后做 30 min 满载温升测试:
表面温升 ≤ 100 K、引脚焊点温度 ≤ 120 ℃ 即为合格;
若超标,直接加大一级功率或追加散热片。
一张速查表,帮你 10 秒锁型号
| 场景示例 | 推荐功率 | 阻值区间 | 封装/固定 | 备注 |
| 7.5 kW 变频器制动 | 200 W | 50–100 Ω | 立式+散热片 | 自然冷却 |
| 60 kW 充电桩泄放 | 4×500 W | 30–50 Ω | DIN 导轨 | 强制风冷 |
| 伺服驱动预充电 | 25 W | 100–200 Ω | 超薄 D 型 | 体积限制 |
按“一算二看叁校四问五验”逻辑,把功率、阻值、环境、品牌、实测五大要素一次性对齐,就能在最短时间内为项目锁定最可靠的铝合金电阻型号,既避免过热烧毁,也避免过度设计带来的成本浪费。
tag标签: 电阻